钓鱼先识鱼"鱼儿的五种感官功能"
来源:钓鱼123 作者:秩名 发表时间:2013-03-20 13:25:002194
鱼的感觉器官相当发达,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异常灵敏。同其他许多脊椎动物一样,鱼的感觉器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器官,多数鱼身上还生长了另一种器官---侧线。鱼在水中能寻找到适合口味的食物。就是依靠各种感觉器官相互协调的作用。
鱼有视觉器官,尤其对白光反应强烈,所以在清水池边垂钓不宜穿白色的衣服,运动着的食物比静止的食物更容易被鱼发现,用鲜活动物做饵料比坏死的饵诱力强的多。淡水鱼类中,鲶一类无鳞鱼的视觉功能最差,但捕食能力却十分厉害。他的上颚生有长长的角须,其灵敏的嗅觉弥补了视力低下的缺陷。鲶觅食常用两种方法进行:一是惯于打埋伏,将身子隐蔽在草丛或泥潭内,等待小动物游入伏击区内,然后以闪电之势实行袭击。一是喜在夜间出动觅食,依靠频频摆动角须探索食物所在。
鱼虽未长有千里眼,却生有高功能的顺风耳,声波感受器官非常敏锐,听觉灵敏度高的惊人,当一群飞鸟从数十米高空掠过,或从数百米外传来敌害声波,他都会立即逃避和沉层。然而,当小鱼虾在他们身旁缓缓嬉游时,哪怕声音再小鱼儿也能准确的辨别出,捕而食之。有一种拟声钓,就是用装有十二的钩,不断撞击水面,模仿小动物跳跃时发出的声音,引诱某些凶猛鱼类上钩。人们常用这种方法诱饵黑龙江的狗鱼,长江,珠江流域的乌鳢(黑鱼),鲶鱼等,另外,鱼类还靠侧线随时发出不同频率的声波相互传递信息,如恐吓声,警报音,战斗嘶叫音,雌雄呼唤音,摄饵音,逃跑音,负伤音等等。靠这些声音招呼同伴嬉戏觅食,或发出警报逃之夭夭。钓鱼时,如果逃脱了一条鱼,这条鱼就惊窝。令其同伴们逃走,一段时间内在同一钓点上很难在钓到鱼,有人说,用手摘下钓到的鱼时,直接取饵装钩,会把鱼侧线溢出的受惊液一同带进钓点,使鱼受惊而逃,就钓不到其他鱼了。但是用鱼类喜欢的新鲜的野草等把手擦净之后在装钩,效果就大有好转。当然这种说法有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考证尚不得知。鱼类一般忌人为声响,因此钓鱼务必要保持肃静。
除了鱼唇外,鱼的触觉器官还有鱼须,例如鲶,鲤等底栖鱼类,须内布满了触感神经,是这类鱼觅食或者御敌的探索器。
试验表明,嗅觉器官是鱼类各种感觉器官中最为发达的一种,能嗅出远距离出现的饵物气味。
鱼的味觉器官也相当发达,除口腔内布满味蕾外,其他部位也有味感神经分布。鱼的觅食程序一般是:先发现食物,察其行,辨其色,再嗅其味,然后用嘴品尝,适合口味的才吞食入肚,不合口味的即使吞入口中,也会随即吐出。鱼口中的味蕾能分辨出食物的多种味道,鲤,鲫,鳊等都是品味的能手,垂钓时鱼往往专门爱吃某个人下的饵料,认定其味道后,对他人的饵料置之不理。即使是同一个人的饵料,如经别人之手把它投到同一垂钓点上,鱼也不爱吃。这是由于把他人身上的不同气味随同饵料带入水里的缘故。鱼类是具有知觉的,而知觉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其选择性和排他性。对鱼类的这种摄食特征,钓者要充分的注意。
知道了鱼的感官功能,就要注意选择鱼类喜欢的饵料。配制讲究色味,处理好饵料的调制,选择,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有的放矢,钓而获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