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诱饵窝料诱鱼的十二种方法
来源:钓鱼123 作者:秩名 发表时间:2014-08-26 09:59:00934
使用诱饵既有原则,又有灵活性,现介绍几种巧用诱饵窝料诱鱼的方法:.
1.先试水深再投诱饵
到了钓场后,不要急于投诱饵,应该多走走,多看看,通过分析判断比较后再确定钓点。即使确定了钓点后,仍别急着抛投饵料。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试水的深浅度。有些水面,从表面看水色好,水势也好,还有水草,可一试,不足50厘米深,显然是水的深度不够,鱼不会游到这么浅的水域来。当然,若是春天,这里或许有鱼游来。水深若超过3,米,也不宜做钓点。若事先不测试就投饵,不但浪费了饵料又耽误了时间。所以,在投诱饵前,一定要用钩线测试水的深度。还应做到,同样的水深比水势,同样的水势比水深。
2.不要用手抛投诱饵
鱼喜欢安静,害怕突如其来的刺激声,尤其是在野外钓鱼更要保持安静的环境。用手抓饵直接抛投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水抛饵击水响声大,会惊吓到鱼儿,因此一定要用打窝器投放诱饵。
打窝器因形状不同,用途也不同。出外钓鱼应带几种打窝器。如篮式打窝器,是普遍使用的一种立体打窝器,用塑料制作,四周全是网眼,有圆筒形和上大下小的三角形两周。无论是圆筒形还是三角形,下部都有一空心塑料球,入水就漂浮,使塑料篮倾斜、翻到,随之饵料全部落入水中。篮式打窝器有大小之分,大的装的饵料自然多,钓者可根据需要选用。
使用篮式打窝器投饵时,水的上、中、下层均有诱饵,诱鱼效果好,形象面大,但不足之处是易招引小杂鱼来抢食饵料。若在垂钓中遇到这种情况,就改用锥形打窝器,这种打窝器只有在触及底时才打开,提线后饵料即在水底,而水的中上层无饵料,这也就可以避免生活在水的中上层的小杂鱼抢食饵料,使用效果也相当好。
也有人直接用钩挂诱饵团,钩入水后再抖动钓点,使饵团脱钩入底,这样连续几次投饵,也是一种投放诱饵的方法。台湾钓法在投诱饵时就是在钩上挂饵团的方法。人们在钓草鱼、鲤鱼时,也常常用钩挂饵团的方法投放诱饵。
用钩挂饵团一定要掌握饵料的黏度。若不粘,过于松散,钩一入水饵团就可能脱钩,雾化到水里,这样就起不到诱饵的作用,浪费了饵料;若饵料过黏,在水中不脱落,也不行。饵料的松散度与海竿使用炸弹钩的饵料松散度近似,合适的黏度是,饵料在盆中呈颗粒状,用手把饵料捏在一起能成饵团,但不滴水。
钩挂饵团的操作方法是:在钩上包了饵团后把钓线钩子沉入水底,然后利用手腕和小臂的力量抖动竿梢,竿捎的抖动自然带动钓线和鱼钩。鱼钩上的饵团因受震动便会脱离钓钩。用钩挂饵团投诱饵要连续多次。因为一小团诱饵在水中影响力太小,所以要多投几团,至少投放3-5团。也有人把饵料包在铅坠上投放。两种方法选取哪一种,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习惯而选用。
不论使用何种方法,都必须注意每次投放的饵团不能太大,但太小了也不行。饵团太小,就必须投很多次,这就浪费了时间。大多数钓者一次的投放量可像乒乓球那么大一团。饵团的大小应与所用钩子的大小相匹配,钩子略大,饵团也就可以大一些。
3.一个钓位,多个窝点
人在一个钓位垂钓,并不只是在一个窝点垂钓,鱼钩可以伸到多个窝点。也就是说,在钓位前方的水域中,有多个窝点,窝点之间的距离在三米以内,可前后投,也可左右投,主要看水中的情况。如钓窝处有水草,而水草并不相连,形成几个草洞,那么就可以在每个草洞里投几下诱饵。有的是水底不平,形成有深有浅的钓窝,钓者也可多打几个窝点,看哪个窝点上鱼多。有时要续投诱饵,续投了诱饵后,不立即下钩,而是先在别的窝点下钩,停上10-20分钟以后,再在续饵的窝点里垂钓。由于有多个窝点,垂钓者垂钓的范围大大增加了,鱼上钩的概率也大大提高了。另外,投多处诱饵,也是垂钓者对水性、鱼性的一种探查了解的手段。若只在一个窝点投诱饵,死守一个窝点,或许这个窝点根本就没有鱼,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说,诱饵投到多个窝点,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过,开始试钓时也不必投多个窝子,因为,一个窝点若无鱼上钩,在这个窝点附近的水域也不一定有鱼。有的人投多个窝点是在一个窝点钓到鱼后,再在离这个窝点不远处增加一个窝点,道理是:鱼是游动的,而且多是成群游动,鱼游过了这个窝点,这个窝点或许就不存在鱼乐,若有了第二个窝点,鱼群就可能在第二个窝点觅食。所以当在一个窝点连连钓上数条鱼后,不妨再在其他窝点钓,对这个窝点暂时停止垂钓,我把这种做法叫做”养窝“。停止十几分钟或半个小时再回到这个窝点里钓。
4.不要忘了继续投放诱饵
首次投放诱饵的量较大一些,若窝里有鱼,连连钓起了鱼,说明对鱼的口味,但时间一长诱饵可能会被鱼儿吃完,有些剩饵会混人水底的泥水中。因此过了适当的时间以后应继续往水中投人诱饵,不过,投放量应小于第一次的投放量,不要投得太多,因为鱼吃饱了,就不会吃钓饵了。记住,要“吊住鱼的胃口”。若没有小鱼闹窝,以粉末状饵料为主,若有小鱼闯窝,应以颗粒状饵料为主。
5.用网状袋投放诱饵
本着让鱼吃不了、吃不饱、不想跑的用饵原则,还可以用网状袋包装诱饵,就是用小眼的尼龙窗纱、旧蚊帐布缝成袋,把诱饵装入袋中,袋上系一长线,线一头留在岸边,随时收回投到另一个钓点。
若是在水库、湖泊等大型水域中钓鱼,可以做能装数千克饵料的大网袋,抛投或用船送到垂钓处。这种诱饵投放法因饵料的量大,诱鱼效果好,而且可以随时收回再用,这样即节约了饵料,又可以获得很好的诱鱼效果。
6.掌握诱饵的用量
诱饵的投放量可大可小,小的仅用乒乓球大一团就可以了,大的可以用数千克以上的量。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面的大小以及水的深浅。原则是水面大用量大,水深用量大。如在大堰、水库、大河中垂钓,诱饵量自然大;若在小溪、小池塘垂钓,用量就小。
若水面大,可以在一片水域中多投放几个窝点,窝点之间呈三角形、扇形、四方形均可。钓时则轮流在几个窝点垂钓。
7.提前投饵造窝法
这种方法适合水域附近的住家户使用。无论在小水面钓鱼还是在湖泊、水库中钓鱼,均可以提前投饵、造窝,如用家禽家畜的内脏、骨头、剩饭等,投到垂钓窝点,使该窝点成为鱼的食场,鱼会慢慢的聚集到该窝点,然后下钩垂钓,效果肯定会更好。
还可以用树枝、青草、木棒投入水中。因为鱼有栖息在草丛、乱石堆、树枝堆中的生活习性,它们感觉到这里是”安全地带“。
8.窝外窝
鱼发现饵料的过程是由远及近的。首先是鱼闻到了自己所喜欢的某种气味,然后循着气味游来;有的是发现了零星的饵料,便去吞食这些饵料,继而发现更多的饵料。窝外窝就是在主窝的外围投少量的饵料,以扩大饵料的影响范围。当鱼从主窝的外围发现了可以吞食的饵料后就会慢慢地向主窝聚拢来。为什么鱼游到主窝而不游走呢?因为主窝的饵料多,饵料又是气味的,料多,气味自然就浓,所以鱼会游到主窝,一口就可以吃进很多饵料,鱼当然会聚集在主窝而不再游走。
9.投了诱饵,不要立即下钩
投了诱饵后稍等片刻再下钩。有经验的钓者都是这样做的,他们投了诱饵后坐下休息片刻,或者整理渔具,做好施钓准备,然后才不慌不忙的下钩。这么做的原因是诱饵入水至被鱼发现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也就是说:得有个过程,除非是把鱼饵正好投在鱼窝里。鱼的活动量受季节、气温的影响,气温适宜,鱼活跃,游动量大,活动的范围很广;水温过高或过低,活动量会减少,甚至卧于水底不动。诱饵即使有很浓的、鱼很喜爱的气味,被鱼的嗅觉感觉到直至游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钓鱼人的体会和实践,春秋两季,投了饵后至窝里有鱼至少要半个小时以上;夏天或者早秋,也得20分钟;早春和冬季,往往要1个小时才行。若窝里没有鱼,钓者就下钩,两眼得注视着,手得握着竿,不是浪费精力了吗?若你再不时提竿,动动钩,岂不是惊吓了鱼儿吗?
10.根据气温投放鱼饵
鱼的食欲鱼气温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气温在20摄氏度-25摄氏度时,鱼最为活跃,食欲旺盛,需食量增加,若在这种气温条件下钓鱼,诱饵的投放量要大一些,以满足这些鱼的需求。若气温在37摄氏度以上或5摄氏度以下,鱼基本上停止进食,这时的诱饵投放量可以小一些。按季节来讲,春季、秋季用饵量宜大,夏季、冬季用饵量宜小。不过,早春和晚秋,气温也不高,用饵量也不宜过大。
11.根据水质投放诱饵
水有肥水、瘦水之分。肥水中微生物多,植物在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多,也有的是从水域周边流入的肥水,或者是养鱼主用牲畜粪、家禽粪喂鱼,使水变肥。瘦水洽签相反,水中腐殖质和各种微生物较少,水质清澈,人可望到水底。肥水与瘦水的酸碱度各不一样,肥水属酸性水质,瘦水属碱性水质。在酸水中生活的鱼食腥臭味、酸味的鱼饵,在碱水质中生活的鱼喜事香甜味的鱼饵。所以,到了钓场首先应了解该处是什么性质的水质,然后考虑该用什么气味的诱饵。
12.根据鱼的密度投放诱饵
不同水域中鱼的密度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养鱼场和自然水域,鱼的密度差别很大。不过,鱼的密度也与水的面积有关。水面很大,鱼的密度不高,水面小,如池塘,鱼的密度高一些。显然,鱼的密度高,就很容易发现和接近鱼饵,饵的用量不需太大。而水面大,鱼稀少时,用饵量宜大,以扩大诱饵的影响力。如有人在水库钓鱼,一次就投下几十千克玉米或者饼块,其目的就是扩大诱饵的影响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