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野钓中如何把握出钓时机保障渔获
来源:钓鱼123 作者:张晓芹 发表时间:2015-11-16 13:53:501546
“立冬”后,冬天到来了。初冬水温还较高,鱼还比较好钓。但到了中晚冬的“大雪”、“大寒”时期,就到了最寒冷的季节,也到了鱼最难钓的时节。近几年来,此时期的天气特征是空气干燥少雨,雾、霾天气时有发生,天气变得又干又冷。
受天气变化影响,水温不断下降,水的密度加大,比重增加,原来漂浮在水体中的各种浮游生物,藻类等物质都下沉到水底越冬,鱼也向深水区水温稳定的区域作“战略大转移”。鱼类把水温较高又相对稳定的区域,地形复杂区,障碍物多的地方作为越冬之地。这些躲在深水区的鱼,由于所处水位深浅不同、水温高低也不同,有的已经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有的还在越冬之地缓慢地游动并寻找食物果腹抗寒。此时期的鱼已经失去了高温时期的活跃能 力,但对送到嘴边鲜美可口的食物,还是抵不住诱惑。
冬天钓鱼,尤其是到了中晚冬季节,是不能按常规方法钓鱼的,是既不能钓浅水也不宜喂窝诱鱼,即便喂窝作用也不大。而是要适应当前的天气变化和气候特点,掌握鱼情变化的规律,着重选择钓点的深浅,和气温保持连续多日平稳的天气。这是因为天气变化是影响鱼咬钩的关键因素。
冬天钓鱼,天气变化是影响鱼是否开口觅食的关键因素。钓谚也有“冬钓选好天,鱼儿穿成串”之说,可见天气对钓鱼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也就是说忽视了天气变化也就忽视了渔获。冬天钓鱼必须选择最佳时机才能有好的钓获量。但笔者却发现,冬天钓鱼钓友们都喜欢在风和日丽的晴好天气出钓。钓友们都认为这样的天气人感觉温暖舒适,气温上升后水温也会随着上升,鱼也会感到舒服。但在垂钓中却恰恰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收获往往不尽人意。
这是因为在寒冷的冬天,如天气晴好,没有云层,夜晚高空寒冷气流就可直接传到地面,早晨出现霜冻,从而导致气温和水温大幅下降。因鱼是冷血变温动物,对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就会在水温相对稳定的水域潜伏不动。而白天在晴朗阳光的照射下,气温水温又会大幅度回升,趋温性促使鱼追温游到它们感觉舒适的水层活动。此时追温上浮的鱼基本不会开口,就是把鲜活的红虫、蚯蚓递到它们嘴边,也很少有鱼咬钩。晴好天气不一定鱼情就好,天气不好,也不一定鱼情不好。所以说,冬天钓鱼选择的天气是鱼类感觉舒适的天气,而不是我们人类感觉舒适的天气,天气变化是决定鱼情的至关因素。
冬天钓鱼,要抓住节气交换前的天气变化和时机(就是前一个节气快过去,后一个节气就要到来的这几天)。在节气交接的时候,天气或大或小都会发生变化,如果节气交接的前后几天天气变化较平稳,这种天气非常适合鱼类活动,会有很不错的收获。
刮大风时,要钓风前和刚开始刮风的时段,大风过后气温会大幅度下降,一般不会有鱼咬钩。因鱼有预知未来几天天气变化的能力,刮风就预示着冷空气就要来临,鱼就会抢在寒冷空气到来前吃饱肚子后抵御严寒。
下雪前和雪中。俗话说“雪前暖雪后冷”,钓谚也有“雪前钓鱼,雪后拥炉”的说法,这充分证明雪前会出现比较温暖的天气。这样的天气多是受暖湿气流影响而形成的天气变化,大多会持续好多天,但温度(包括水温)却是缓慢上升的,而不是“一步到位”,夜间气温下降幅度小,从而导致昼夜温差小,鱼儿比较活跃,这样的天气是比较适合钓鱼的。
降雪中天气出现的变化不大,气温水温大多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对天气变化特别敏感的鱼来说,要抢在雪后降温到来前抓紧寻找食物果腹,抵抗后期的严寒,咬钩率高,这样的天气是非常适合钓鱼的。大雪过后,因雪吸收空气的水分,降落在水中的雪也会吸收水中的热量而溶化,从而导致水温下降。再就是雪后大多是晴朗天气,并且多有强大寒潮入侵,气温、水温会进一步降低。还有冬天的水质清澈透明度高,在阳光照射下,雪的反射光线太强,从而导致水下光线明亮。冬天的主钓对象鱼是鲫鱼是和鲤鱼,而鲫鲤鱼是喜弱光性鱼类,在明亮的光线下,鱼很不适应,就会躲在阴暗处不食也不动。这几项不利条件加在一起,对鱼的影响很大,是不会有任何鱼咬钩的。
谢谢分享,学习了。
讲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