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鱼资源专钓黑鱼
来源:钓鱼123 作者:李致奎 发表时间:2014-04-04 09:19:00679
在西安市东北郊,灞、渭、泾三河先后相汇,三条河两岸的河滩遍布人们取沙后留下的大小不等的废沙坑。很多沙坑中有多年的积水,水中生长着各种茂密的水草,也生活着多种鱼类。这些沙坑中的水污染少,鱼的活性也好,味道也格外鲜美,因此便成了很多钓鱼人的乐园。
但从2008年开始,我发现,有些沙坑前两年还是生机勃勃,水清鱼跃,可是再去却变成了臭水坑,有的甚至连水草都烂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经过实钓我发现,三河两岸这些沙坑中的鱼类品种基本相同,每个沙坑中数量最多的是白条,其次是鲫鱼,再其次是黑鱼、鲇鱼、鲤鱼……人们钓上来的基本都是鲫鱼和白条,偶尔也有鲤鱼,只有抛海竿才会偶尔钓上鲇鱼,而黑鱼由于其食性和习性,只能看到它们在坑中的水草边上晒太阳,或看到它们捕食小鱼时激起的浪花,却没人钓上来过。
我分析,一个这样的沙坑,经过多年的自身发展,掠食性鱼类(黑、鲇)和被掠食性鱼类(鲫、鲤、白条)之间的关系,已经形成一种稳定的生态平衡状态。而那些变成臭水坑的沙坑,往往比较小,而鱼又相对集中,所以引来钓者众多。人们所钓的又都是被掠食性鱼类,而这些鱼类原来既是黑鱼、鲇鱼的食物,同时它们也吞食黑鱼、鲇鱼的鱼卵,控制着黑鱼、鲇鱼的增长速度。在钓者美饵锋钩的进攻下,被掠食性鱼类的数量急剧减少,而掠食性鱼类则急剧增加。坑中可钓的鱼少了,就换个坑另求新欢,而坑中这些掠食性鱼类就开始打扫钓者锋钩下的漏网之鱼,使被掠食性鱼类以极快的速度消失。再后来,掠食性鱼类只能自相残杀,以大食小,最后全坑鱼族覆灭。没有了鱼类,坑中的微生物疯狂繁殖,水质变坏,变成一个臭水坑。
我常想,沙坑虽然也是人为造成的,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也是为了建设而不顾环保的一种弊端,但就现阶段而言,既然沙坑已经存在,就要保护这些沙坑的生态平衡,就必须在一些人使一个沙坑中的被掠食性鱼类减少的同时,也应该有人使那些掠食性鱼类同步减少,这样才能让劫后余生的被掠食性鱼类有可能重新繁殖起来。于是,我就开始琢磨如何才能钓获坑中的黑鱼。
一开始我用手竿,在钩上挂小白条,偶有钓获,但也是些小黑鱼棒子,因为大黑鱼多在沙坑的中间,手竿够不到。后来我用海竿抛串钩,由于水中有草,钩组落水后饵鱼多被水草挂掉,收获也不理想。后
在别的钓友一心一意玩台钓甩小鲫时,我却乐此不疲地钻芦苇踏泥潭甩雷蛙,虽然有时空手而归,但也有收获颇丰的时候。在这几年的钓黑中,鱼获最多的一次是2012年5月下旬在泾渭分明旁的一片沙坑中,当时先支3把海竿串钩钓浮,又用路亚竿抛雷蛙,一天共钓获黑鱼13条,最大的一尾有2斤多,最小的也有七八两。收竿后我为自己留下了最大的那条,准备犒劳自己一天的辛劳,另外的1 2条带到渭河边放人渭河水中。自从钓黑有了一点经验以后,我就专捡钓友们废弃的沙坑去钓黑。虽然这些沙坑中的黑鱼被钓鱼人吓得更加胆小和谨慎,但是只要有耐心想办法就总有黑鱼上钩。每次的鱼获,我除了想改善一下伙食留下所需,其余的都被我就近放人渭河,或泾河,或灞河。这已经是我钓黑鱼的一贯做法,几年来虽然没有记录,也没有统计,但我敢肯定,每年被我从河坑中搬到河中的黑鱼起码近百尾。
我想,黑鱼虽然在某一个封闭的水环境中数量超多就是一种害鱼,但它也是水中生物链中的一环,应该受到保护。我钓黑鱼,享受到了钓鱼的快乐;给黑鱼搬家。又享受到放生的快乐,同时又为平衡封闭型水环境的生态尽了自己微薄之力,也算是为保护生态环境做了一点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免费注册